东方艺术团 芝华艺坊话剧《玩偶世家》赴北京演出三场大获成功

芝华艺坊话剧《玩偶世家》赴北京演出三场大获成功

今年六月由东方话剧团和芝华艺坊合作排演的《玩偶世家》,剧情感人、表演生动、制作水平高,观众反应热烈。艺术总监谷文瑞与北京国家剧院取得联系,商讨去国内演出的可能性。经过几个星期的交涉,国家剧院终于决定邀请《玩偶世家》去该院的东方先锋剧场演出。每年的十到十一月是北京演出市场活跃的时期,「2006北京国际当代戏剧演出季」则是秋天北京最大规模的演出活动之一。而这次剧院特定《玩偶世家》为这个演出季的开场大戏,并以其深厚的市场管路向广大观众鼎立推荐。这次国家剧院邀请非专业剧团来演出是个破例,本著“不玩任何花样,只靠真诚表演”的艺术追求,和与国内话剧界交流的热忱,虽然团员都来自其他行业背景,没有很专业的戏剧训练,但是这反而成为这次演出的一个《卖点》。

赴北京的演出团,由谷文瑞领队,导演靳东生,演员:陈红、刘承熹、赵玥、侯彼得、李述阳,加上舞台助理谷应先等一共九个成员。剧院方面提供了一个演员王洋,和剧院管理、技术、家具、后台等另十个人员。侯彼得在北京中央电影学院学导演的一个侄孙吴子竞亦来担任音效控制。整个制作过程大家合作无间。

剧院向大众的传播,包括四、五十个网站介绍芝加哥东方艺术团和芝华艺坊,以及剧情;北京各大日报、晚报、大众杂志;五十张大型海报张贴于各大学、图书馆、商场;六万张小海报直送、夹报;报刊专访报导;等等。演出前一天,剧团应邀去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了一个座谈会,与该校师生讨论中、美戏剧教育,美国和华人话剧界现况,芝加哥剧团,和来京成员的背景和经验。

结果观众反应十分热烈。第一场完全满场。剧院门口有人在等黄牛票。第二场亦然,有不少观众听了前晚观众反映而来。星期日晚上第三场天气忽寒,观众少些,但有不少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整个剧院异常安静,观众的专注,加上那天下午演员又温习排练,演出了最佳的一场。

头两场演出后,举行了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的观众交流座谈。观众不管是年青、老经验,或是在戏剧界的学生、或老前辈,或官员如中国话剧协会副秘书长沈琳、中国儿童剧院原艺术室主任陈式如、国家剧院院长助理罗大军、前文化部文化商品市场管理剧局长靳静、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参赞、尼泊尔国上海总领事等,是褒扬还是批评,他们的问题和见解都非常中肯、直击要点。提供很多以后可以继续努力的参考。这种和国内观众就戏论戏的交流,正是团员求之不得的。北京话剧观众的高水平,可以从他们看剧的专注,和对剧本改编、表演、导演、服装、舞美各方面的批评略见一般。

刚到北京不久, 就有以靳东生导演为首的近一半的人病倒了, 靳东生先生更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剧院王新莲经理煮了大锅生姜可乐给大家喝。除了丰富的剧院工作餐本,每天傅维伯总经理和王经理都会准备豌豆黄, 驴打滚, 艾窝窝, 冰糖葫芦等各种北京传统小吃来给大家助兴。这种人情味,在美国这么多不同剧院,都从来没有经验过。剧院在各方面给予芝加哥剧团的协助、款待,都叫团员深深感动。

除了排戏、演戏,团员也有机会观赏普力兹奖话剧《晚安,妈妈》,和观摩北京人民戏剧艺术院大导演李六乙排演由老舍小说改编的《我这一辈子》。

对有些团员来说这次回国另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侯彼得离开北京家乡已经五十八年,这是第一次回国,见到四代亲人百余人,很多还从没见过。靳东生也是二十余年没有回家乡:这次演出也得到了他亲人们的热情支持。首场演出靳导演的兄妹全国政协委员靳晋, 前全国演出家协会副主席靳静率领八位亲人来献了花,终场演出以他外甥于晓星为经理的挪威罗伦盛公司来献了花篮,为演出增色不少。

演出后,为这次成功的合作,剧院请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吃涮羊肉庆功宴。宴会上,以及次日道别时,傅总经理和王经理一再对团员们说:明年再来。

芝华艺坊自一九九二年由林一夔创立,结集来自海外三地的演艺精英开辟了一个业余的演艺天地。辛苦耕耘了十四年后,熬出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今年和新近成立的东方话剧团合作推出《玩偶世家》,又被邀远赴北京演出, 可以说是把这个追求推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玩偶世家》芝加哥演出笔谈

我演诺娜 陈红】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 在掌声中落幕了。 回家的路上, 刚8岁的女儿用她的第一语言英语问: “The wife was in money trouble, and why did the husband treat her as a doll?” 这一问令我很是欣慰, 一个才8岁的孩子, 而且中文水平极其初浅, 居然能对中文版的”玩偶世家”有了大概的理解, 还能很自然地区分妈妈和妈妈所扮演的角色, 这应该也是对我们表演的肯定吧。

说真的, 我从来都是一个拿得起, 放得下的人, 对人对事都是尽力而为, 顺其自然, 不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 偶尔地演一下话剧, 就象是重新玩一次”过家家”的游戏, 只是此游戏的参与者都必须非常投入, 人力, 心力和物力缺一不可, 但归根到底还是好玩。 可是演出”玩偶世家”的前一晚,我居然失眠了, 添了些许忧虑。大家都说今年5月6日, 芝加哥华人社区是一个繁忙的日子, 有许多活动在同一天举行。 睡前又接到导演电话, 说我晚上的彩排把一句重要的台词给忘了, 我突然意识到, 这场游戏是有责任的, 我们的责任是要让选择在这一天来看话剧的朋友们觉得是值得的。 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我们尽力了。

上次演话剧是四年前了。当时演的是”日出”中的陈白露。接演那个角色是为了圆一个梦, 也为了抛砖引玉, 让更多人关注到芝加哥这一群对生活对舞台充满激情的华人,并能由此而受到感染, 让更多的戏剧爱好者来展露才华。 而四年后又接受了诺娜这个不好演的角色, 不得不承认, 对舞台多少还是有点瘾的。

无论是旧上海的交际花陈白露还是一百年前的挪威妇人诺娜, 都是颇有挑战性的角色, 但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她们表里不如一的矛盾和冲突。 陈白露表面漫不经心,左右逢源甚至些许放荡, 诺娜表面的小鸟依人, 无忧无虑, 乖巧依赖, 都因为她们内心的善良, 坚韧和独立, 而使这两个人物经历了这么多年仍充满光彩。她们活在不同的年代, 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阶层, 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那就是她们对信念的坚持, 内心有不可跨越的底线, 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尊严。陈白露可以打情骂俏, 可一 旦得知自己唯一的生路是被黑帮老大金八爷霸占, 宁愿一死 ; 诺娜为了丈夫为了家可以暗自吃苦受累, 为了保全丈夫的前途不惜牺牲生命,可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玩偶的地位, 哪怕明摆着在物质上她不用再操心了, 有好日子过了, 竟能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这个家, 为了那份女人的尊严, 她们绝不苟且偷生。这是人物的魅力, 也是话剧的魅力, 是话剧让这人物的魅力在观众心里走过, 停过, 留下一些记忆, 这就够了。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会喜爱话剧,能让你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地体验不同的人生。 人到中年, 整天被生活的琐碎打磨, 从大学时代的感性到现在的理性, 从初到美国时的一无所有, 到现在忙于日益奢侈的物质生活, 从以前常贪婪地捧着文学精品, 到现在拿着”知音”, “家庭”打发少有的空闲, 这其中的得和失该如何平衡? 我相信无论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 都不要忘了找时间和机会让你的精神和心灵也奢侈一下。对我而言,话剧能有效地帮助我体验人生, 理解人生。只是演过的两个角色都是自杀未遂, 下一次是不是别让我自杀了。

阴差阳错的“玩偶世家” 刘承熹】2005年岁末的一个晚上,我应邀去靳东生导演家里商讨排演易卜生“玩偶世家”的可能性。 也是在那个晚上,我第一次遇见了扮演诺拉的陈红。乍看上去陈红似乎比我还高。我觉得由我去演她的丈夫托乏,至少在外形上不太合适。陈红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给我一点面子, 她说她这个人的缺点就是长得高了一点。 她还说她很难找到诺拉的那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可能还是为了照顾我的面子, 陈红还说她从来就不是那种小鸟依人的人。经陈红这么一点拨, 我意识到我也不是戏中男主人公托乏那种大男子主义者。现实生活中,我即使还没到“气管炎”(妻管严)的程度,至少也有点慢性咽喉炎,绝对没有力气(不敢)对老婆大声嚷嚷。 再说我是个上海人, 一般来说, 让一个上海男人在家里洗洗碗, 做些清洁之类倒是比较合适。去扮演一个大男子主义者, 会不会搞错? 于是我心里嘀咕着演这出戏会不会是阴差阳错, 逆水行舟?在那个时候, 也许只有靳导一人充满了信心。他只说了一句“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不是问题?我当时实在不明白。

我对于话剧热情可能要追溯到一九六五年夏天的那个下午。 妈妈带我去上海戏剧学院看我表哥的毕业公演 “槐树庄”,表哥在戏里演一个地主。我当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无法把戏中的老地主和我年轻的表哥联系起来。于是,话剧对我产生了一种魔力。后来,我几乎是有戏必看。在医学院念书其间,又一知半解地念了一堆戏剧理论和表演的书。尽管我平时说话头头是道, 但在学院剧社排演话剧“于无声处”时,还是因为我的外型问题,没有给我派上什么角色。大学毕业后,我又考上了上海的一个业余话剧团。当时每周都有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员来给我们辅导。 或许是因为老师们的要求过高,我们终究未能上演什么戏。

来美近二十年了,虽然也看了不少戏, 但总是忙于生计, 再也没想到过要演什么话剧。此次加入东方话剧团, 可谓是给了我重圆旧梦之机会。 对于戏中诺拉和托乏, 基与人们不同诠释而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男主人公托乏是位正面人物而诺拉则是位反面人物。读完剧本, 我的第一印象是此剧并无好人与坏人, 只不过戏中每个人物都有人性中强和弱的一面。但我在戏中最后的表现,只是更强调了托乏的自私,懦弱,可笑的一面。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本人演技有限, 外形先天不足, 如果把问题复杂化, 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 基于观众的欣赏习惯, 这样处理更具戏剧效果。

这出戏在五月六日上演前, 真正的排练也不到三个月。 虽然陈红与我都认为在剧中扮演的人物角色和现实生活中各自的个性有着阴差阳错的先天不足, 陈红还是凭着她的灵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很快进入了角色。而我在靳东升导演和艺术指导谷文瑞老师的指点下,也渐渐入戏。到了后期, 随着内心对角色的靠近, 更是“得意”而“忘形”。对于“阳错”的心理负担也就没有了。我体会到了谷文瑞老师说的“一旦你把角色活生生地呈现给了观众, 观众对你就会非常宽容, 不再计较你的高矮如何,长相如何, 服饰如何…”。同时我也明白了靳导一开始就有的那份自信。此戏的演出成功, 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郑榕老师的指点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戏中人物的逻辑演进, 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戏剧语言处理等问题都作了精辟的分析。

到了演出前一天, 或许是基于对戏中人物的真正靠近而不再在乎那些表面的东西, 或许得益于诺拉那种造反的灵感,当陈红对我说: “明天我还是穿着高跟鞋来演吧,穿平跟鞋我在台上站不直。” 我非常自信地答到:“没问题”!

戏在短短的两小时就演完了。 而这阴差阳错的玩偶世家却给我留下了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美好回忆。

靳东生】今年适逢易卜生逝世百年,东方话剧团决定加入到全球范围的纪念活动中,举办易卜生剧作的演出。首先是挑选剧本,挑选剧本和演员本来就是导演首要的和最具决定性的职责。常说“剧本剧本, 一剧之本”,关系十分重大。 虽然芝华艺坊已经演出过《上流人家》和《求证》两个翻译剧, 有了成功的经验,但这次又非演翻译剧不可,选剧本就变得需要格外慎重。

其实过去在中国上演外国翻译剧我知道的只有一个失败的例子, 那就是第一次把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作商业性的演出。但那次的失败, 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翻译和演员的水准。该剧叙述了一个妓院老板娘用赚来的钱培养三个女儿成为上流小姐,后来女儿发觉了真相,所产生的矛盾冲突的故事,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相信就是今天来演,也不至于像他们那样遭到滑铁卢。我们今天的难处在于挑选剧本。易卜生的二十多个剧本,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要数《玩偶世家》,《社会中坚》和《国民公敌》。就剧情的曲折复杂, 矛盾冲突而言, 后面两个剧应该更加容易吸引观众, 演出成功的把握更大些。 但就知名度而言,"玩偶世家"自然拔得头筹。女主角娜拉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 其它几个剧本还有待从头翻译, 这是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而《玩偶世家》的中译本恰好在网上就能找到,余下的只是改编的问题。再者, 此剧角色较少, 组织业余排演相对容易,这些因素促使我们选择了《玩偶世家》。为了适应当今观众的观赏习惯, 我对原剧作了大幅度的缩减。删去了次要人物及情节,减少了大段已过时的议论,把演出时间缩减到两个小时。

《玩偶世家》剧情相当简单,既没有复杂巧妙的情节安排, 又没有刻意营造的悬疑和冲突, 就是非常直白地从海尔曼这对夫妻在一樁突发事件来临时所爆发出的冲突, 折射出整个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的矛盾, 从而构成了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这部戏剧的张力, 完全依赖于两位主要演员对于角色的詮释和发挥, 完全依赖于演员个人的表达能力即演技水平。由于东方艺术团具有在人材方面的优势,我们才敢于大胆选择这个剧本。这次我们挑选的两位主要演员, 在表演方面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体验, 到外部形体语言的表达上,都能比较准确地在舞台上塑造男女主角的形象,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各自性格特征。他们的精湛表演, 保证了剧情能打动观众,使这次演出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演出结束时,看到观众们的热烈反应,我们深感庆幸,同时也深深认识到易卜生大师的艺术魅力以及现实主义艺术的永恒威力。一百多年前的警世巨作,仍然能够打动二十一世纪的观众, 决非偶然。

《玩偶世家》的成功演出, 使芝加哥华人在话剧表演艺术上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昭示着我们的话剧演出将向更高的水准发展。这既是我们的自我期许, 也是广大观众对我们的期望。说心里话, 我们并不希望见到过去常有的那种观众碍于人情面子不得不来捧场的情形。我们要真正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大家花钱买了票,还花费一个晚上时间, 驱车几十里赶来,我们如果拿不出像样的艺术作品,能对得起观众吗?从自身来说, 我们辛辛苦苦, 花那么多时间排一出戏,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观众得到艺术享受吗?观众受了感动,感到满意, 演员也会感动, 感到满意, 这就是台上和台下的感情交流,就会产生水乳交融的互动关系, 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

我们愿在此向爱护和支持我们的观众们致谢。瞻望前程, 还有更多的好戏等待我们去表演,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

关于戏剧的一点反思--从「雷雨」到「玩偶世家」 谷文瑞】「玩偶世家」这一部戏,在上礼拜六晚上,观众热烈掌声中落幕了,曲终人散,虽然余音袅袅,值得回忆的时刻也不少,但总是免不了要回想一下,为什么戏剧这么吸引我,吸引这些朋友,为了一个晚上的演出,大家花费这么多时间,周末、晚上,排练,准备,活像大人用专业的精神来玩家家。

在芝加哥这些年,从开始看到「雷雨」、「日出」,到后来自己导演的「爱之旅」,「上流人家」、「求证」,以至这次和靳大哥一起制作他主导的「玩偶世家」,这么一串的忙乎下来,而每次都会不遗余力的把它当成一个众人集体创造的艺术品,从角色的心路过程,细细推敲,从演员具备的才情和潜力去探寻,从舞台艺术各方面的安排、互动,实验又实验,极力去编织在那两小时内最能让观众共鸣体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在生活里是极不容易这么集中去体会得到的。在艺术的呈现下,这样的体会、感动,可以很深刻,而发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剧院就是这个环境。

但是,还有。戏剧所能造就的不止这些。这六个剧,故事时代、人物、喜悲都完全不同:有的十二个角色,有的只有四个;有的高贵华丽、有的平素,有的轻松活泼,有的像剥丝脱茧,有的使人停不住笑,有的带观众深入人际关系的深沟┅┅为什么这些完全不同的故事,却都能这么吸引我?

慢慢的,当我把这几个剧,一个接一个的回想下来,我悟到其中不明显但颇有连贯的地方。

这些剧的导演和制作,都是以写实手法为经纬。从人(角色)内心的希望、企求为出发点,在命运作弄或逆境中,如何去追求自己的解脱,或找寻一点真实,来肯定自己生存的意义。有的时候这个肯定在舞台上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像「求证」里的凯瑟伦。有的时候,这个真实,是要经过角色大半生才领悟到,像「玩偶世家」里的诺娜。一百多年之前的这个故事,到现在还是可以让人去反思的。我们这次演出,采用了原剧本的结局,诺娜最后走掉了。有些其他剧场则把结尾改成一厢情愿的快乐收场,诺娜又回到丈夫身边,但是条件是丈夫必须重新改变对待她的方式。她的勇敢离去,使从前的「主人/玩偶」关系决不能继续下去。不管她回不回来,她和他以后的生命,已经打开了新的一页,有了新希望。有的时候,希望是要敢于破坏过去的社会制式、习惯、观念假设,才能重建的。

然而,有的时候,这种解脱是不能完全得到的。像「雷雨」、「日出」里的几个角色。舞台上的人物遇到命运的绝情,观众心中,为剧中得不到公道或应有的安慰,所感到的同情,就是对人道再次的肯定。观众心里为角色叫屈,为他们的不幸,盼望真理重现。

或者,像「爱之旅」中的三对夫妻,都有不快乐的其他追求或妥协,最后再度肯定自己幸福的所在。「上流人家」里的Peggy,从穷乡下到有钱人家来,想学上流人家。而上流人家所依靠的财富忽然失去了,但在收养Peggy时仍然瞧不起她。最后Peggy更知道真诚朴实才是快乐之道,而毅然离去。

这些故事里,有的结果离去,有的回家,有的自绝,有的重新找到路。但是他们都在寻找快乐,寻找他们对自己、对周遭其他人的了解,以及在人生坎坷的旅途上,不断需要作的种种选择。我们看剧,就是去发现舞台上的人们为什么快乐,为什么痛苦,以及为什么作著那些选择。我们和他们共鸣时的感动,不管是喜悦还是哀伤,愤怒还是爱慕,其中的体会,是文字不能完全形容的,因为那已经触及人类灵魂深处共同存在的道德基因了。从舞台上的人生,透过感动,我们其实已经进入到自己人生的体会,和省思。

一出戏下幕了,好像西藏人小心翼翼用彩色沙粒在地板上编织的沙毯,完成之后,吹一阵风,一切都散去。但是,他们总会开始再去编织一块新的沙毯。另一出戏也会开始。即使不在舞台上,就是在我们周围,我们也永不会停止,只要我们活著。戏剧和人生,就是这样相连。有趣的是,在现世生活里,有无数的戏被人演著,有时还非得在戏剧里,才能找到一点点真实。

《玩偶世家》演职员简介

张力
赵延彤
靳东生
谷文瑞
陈红
刘承熹
须文敏
侯彼得
李述阳
陈庆琳

制作人:张力】 东方艺术团团长。网络工程师。热爱生活,热心为华人社区服务。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大型演出活动。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2004年参加过话剧《雷雨》在芝加哥和华盛顿的演出,扮演 大少爷周萍, 2005年在话剧《上流人家》中扮演杰瑞爵士,受到观众的肯定。

制作人:赵延彤】 东方话剧团团长。结构工程师。爱好演讲和表演艺术。现任Timely Talkers Toastmasters 演讲协会会长。2004年6月在话剧《爱之旅》中饰演幽默风趣的老公。2005年4月在话剧《上流人家》中饰演浮夸少爷。2005年12月在话剧《求证》中饰演年轻数学教授。曾演过并编写话剧小品。目前,正在积极组织一个定期的表演训练活动,为在华人社区推广话剧活动而努力。

剧本改编/导演/舞台佈景:靳东生】 东方艺术团艺术指导,芝华艺坊编导。自幼即参加抗日话剧演出,酷爱戏剧表演艺术。能编,能导,能演,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芝加哥戏剧舞台上。曾导演过大型话剧《雷雨》,《日出》,并在其中担任演员。在话剧《上流人家》和《求证》中担任艺术指导。多次负责大芝加哥地区的话剧和歌舞的舞台佈景设计和制作。

艺术指导及舞台总监:谷文瑞】 东方艺术团艺术指导,芝华艺坊理事、编导。IBM资深经理,十三岁起编写广播剧,从小学到大学都参加舞台剧演出及编导,来美后在研究院兼修戏剧、电影制作、导演。曾执导过「蓝与黑」,「电话情杀案」,「罗密欧与茱丽叶」(美国爱荷华剧团),「爱之旅」(成大剧 坊),及芝华艺坊的「上流人家」与「求证」。主演过电影「雄霸天下」。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曾出版小说散文数部,并喜好绘画,常在各地画廊展出作品。2003年担任成大剧坊戏剧研习班讲师。

陈红:剧中扮演诺娜】 出身于艺术家庭,秉承艺术天赋,出国前,曾担任过广播电台播音员。曾接受过戏剧专业训练 多次参加朗诵比赛、文艺节目主持、和舞台表演。来美后,活跃于华人社区文艺活动。2002年在话剧《日出》中扮演女主角陈白露,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

刘承熹:剧中扮演 海尔茂】 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对于集各门各类艺术之综合的戏剧表演,更是倍爱有加。学生时代即参加学校的剧社活动。后又加入上海业余话剧团,受教于上海青年话剧团的艺术家们。曾 多次主持过上海市青年医师联谊等活动。曾在谢铁骊导演的电影《清水湾,淡水湾》中担任群众角色。此次加盟东方艺术团,重登话剧舞台,可谓是重圆旧梦。

须文敏:剧中扮演 林丹太太】 中华才艺推广协会音乐总监。主修音乐, 在钢琴演奏方面造诣颇深。爱好音乐、舞蹈、及戏剧表演,虚心学习。2005年在话剧《上流人家》中扮演母亲一角,展露才华,倍受肯定。为芝华艺坊的活跃份子。

侯彼得:剧中扮演 柯洛克斯泰】 芝华艺坊理事。出身演艺世家,精通相声、快板等民间艺术。参加许多戏剧的演出,舞台经验丰富。2002年在《日出》中扮演李石清, 2005年在《上流人家》中扮演律师均获得好评。

李述阳:服装/化妆/剧中扮演保姆】 学生时代的业余话剧团积极分子,多年从事舞台幕后工作对于戏剧化妆颇有造诣.曾在《日出》中扮演李石清太太及《上流人家》中的女仆,颇受好评。

陈庆琳:服装/剧中扮演仆人】 毕业清华大学理工科,爱好文艺戏剧表演,热心舞台及幕后工作。